曾經有一陣子常跑邊加蘭,那個時候就很喜歡邊加蘭了。
我很喜歡這裡的簡單,平靜。
能夠參與這次的”505永續邊佳蘭小組下鄉考察團" 純粹是個美麗的機遇。有幸看到當地人士領頭帶領外地來的公衆,告訴我們這片土地的過去,分享這個小鎮的風情,揭露石化工程背後我們不知道的事。我很喜歡這樣的深度旅遊方式。所以我很希望有機會下次到関丹看Lynas 厰聼故事,不曉得有沒有誰能幫忙牽線?
第一站:龍蝦廣場
龍蝦廣場可說是泗灣島的地標,每次跟人約見面我都會慣性地說在龍蝦廣場見。
在2012 年中秋節那天,“930 綠色盛會 -永續邊佳蘭”,我就是在這個廣場上目睹了一片綠海,在我的心裏逗留了很久.
這個邊加蘭孩子帶著祖先出來無聲抗議的畫面,想起來還是會鼻頭酸。
第二站:泗灣島的碼頭
這個碼頭來往的船隻,穿梭在新加坡樟宜還有印尼Batam 之間。
當地村民Otak 告訴我們,以前以前,這裡的村民要去醫院的話,必須搭船到樟宜,再從那裏轉搭船到哥打丁宜醫院。這個故事我聼過,然後,那時候告訴我這個故事的村民說,“所以我叫海生。因爲我是在海上出世的” 我相信那個年代應該有很多真的是海上的孩子吧。
這個是前任旅遊部長黃燕燕建議的邊加蘭旅遊地圖。誰想到後來後來,它的背後是個這麽大的謊言。美好的旅遊發展地圖變成公害計劃。Otak 在地圖上一一跟我們指出這些不能讓人理解的發展計劃。
爲什麽這裡空地一大片他們不徵用?
爲什麽要徵用這些有人居住的地方?
爲什麽石化工業要的土地只有這個大小,他們需要徵用這一整片?
爲什麽這些爲什麽都沒有答案?
第三站:碉堡
碼頭的出口不遠處,就會看到兩個碉堡。再往上爬還有一個。
如果再繼續爬還會有多一個,不過太危險,我們就沒繼續上去了。
這些碉堡,是爲了防止日軍侵略而建造的。這個是絕佳從新加坡攻入馬來半島的海軍上岸的地點。可是,英軍估計錯誤,日軍從背部入侵,而這些碉堡因此不曾被使用過。
第四站:頭灣
這裡就是條長長的老街,街口有棵樹齡無可考的老樹 (據説至少有600年以上了);
看看天天伴著這些海邊居民的潮起潮落;
看看長了尾巴的護福廟 (這個廟是建在石頭上的,所以就有了這個有趣的尾巴)
第五站:擋在家門口的石化工程
Otak 說,他家以前一開門就看見海岸,海浪滔滔的。
去年過年侄兒回鄉過年問叔叔怎麽整片海不見掉了,他根本不知道怎麽回答。
然後他苦笑說著 “所以,你知道爲什麽我要站出來捍衛邊佳蘭了吧”?
(這整塊地以前是海灘來的,去年初就已經被填海了,以便設置約70個如圖中的tangki -- 據説是儲油之用)
第六站:憑吊最後一段海岸綫
幾個月前曾經來過這裡的一些團員驚呼了起來 “幾個月前不是這樣的!怎麽填得這麽快!”
是的,這裡因爲灣最大,所以被稱爲大灣,可是,這個大灣正以驚人的速度在消失著。
第七站:草藥園
我在去年曾經帶爸媽來過草藥園走走,這次再度光臨,園主夫婦始終熱情好客。給了我們每人好喝止渴的飲料,帶領你走完整個草藥園,跟你一一介紹各種草藥,甚至拔下不同的葉子讓我們咀嚼知道那個味道。草藥如果你需要的話,園主就會把他栽培好的小幼苗送給你帶回去种。分文不收。
每一站:小鎮溫情
我很喜歡這裡的村民。他們和平共處的方式。
例如,在Otak 家那裏有一閒神廟,而住在那一帶的華人居民只有6戶,所以他們必須輪流照顧這個神廟。怎麽知道輪到誰了呢?
“每戶人家負責照顧一周。而我們有塊紅色的牌子,當輪到下一家的時候,前一戶人家就會把牌子挂在他家門口,那他們就懂輪到他們了”
都市人會認爲這個方法怎麽可能行得通,而對他們來説,爲什麽會行不通?他們代代流傳都是用著這個方式啊!
例如,我們在頭灣的時候,otak 說"走,我們去看海浪“。我們環顧四周,怎麽走過去?我們跟海堤閒隔著整排老房子。”從這個房子穿過去就可以了“。結果我們真的一群十多個人這樣穿過一個阿嫲的家到她屋后去看海浪。這個不是我爸媽口裏說的他們童年時候可以隨意穿越鄰居家的生活嗎?現在在這裡還是這個樣子!
還有下一次嗎?
我問起了Otak 這裡的游神活動。我知道這裡是3年一次而且是在早上舉行的。而很不巧的,今年因爲恰巧碰上5月5日的大選所以被迫停辦。
“如果啊,三年后這裡還存在的話,我們一定會辦的”
那個無奈的口氣裏,我根本不敢接口,不敢承諾三年后我一定會來看游神。
因爲,能不能遵守這個承諾赴這場約,似乎,不在我們的掌控中。
(後話)
O tak 補充說,在我上面提到的每一処,如果現在不出來捍衛的話,所有的景物即將消失。
這個,不是一片風景的消失,這個是一個村子的事,整個馬來西亞的事。
你,能不理嗎?